事過境遷這句話想先對未來的每個有感觸的人與自己做一點安慰的打氣。

每個人的人生階段都一直在變化,或許五六年前的想法跟現在的想法因為人事物的改變從而轉念了以往的信念,往往習慣的舒適圈,也因為一些環境因素被迫轉換生活方式。要踏出去的那一步真的要下很大決心與勇氣,但如果因為外力推了這一把也未嘗不是一件壞事。

就像這兩年的疫情變因,也改變了每個人生活習慣,這種所謂的陣痛期雖然中間會充滿焦慮與不安,但是最終的結果還是會過去,如果說人生要如何過的開心點大概也只能用這個方式了吧!

建議的解套方法就是,這輩子請別入戲太深。

20年前與興趣相投的朋友參與的一些音樂藝術活動,中間努力了很多、開心很多當然也痛苦了很多,最終還是老話一句,人事已非事過境遷。中間的過程,好壞參半,但終究還是自己的選擇,應該是說還是很慶幸自己做了當時以為自己覺得開心的事,即使結果並不如人意。

其實每個人在做決定時都是以自己當下覺得最好的決定做的決定,不是嗎?所以根本也沒有什麼值得後悔的,因為當下的自己只做了自己最好的選擇而已,實在是怪不了別人。成長大概就是這麼回事吧!

二十年前認為自己是熱愛設計,但也沒人告訴你該怎麼做,只能靠自己各種的摸索,跌倒了碰壁了只能一邊流淚一邊爬起來再繼續向前,因為時間並不會等人。

因緣際會決定來日本學習藝術,一待就是五年,中間過程的文化衝擊是這輩子印象最深刻的回憶。以前在台灣做設計時曾經被說過我是個整天在天上飛的性格,現在回想起來還真的很感謝當時批評我的朋友,一語刺心臟的講出自己當時不了解的自我…到現在還是記憶猶新。

日本的經歷與遇到的人,才讓我真正了解到這世界真正的運作方式,二十幾歲的想法不過就是一廂情願的理想派吧!

二十代開心快樂的只想看眼前的風景,傾向喜歡嬉皮心態過生活,以為眼前的努力就是一切,一個人到了國外後,才看懂以前是在努力沒錯,但都用錯方法了啊!(哭)

可能自己本身也保有一部分務實的個性,變成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在小宇宙中拉扯了五年。

對於日本學習美術領域的觀察,曾經以為有理想與創造力是人活著的目的,當下感覺對了才對,但是慢慢才發現理想與創造力是要搭配行動力才會有我們認為的成就。而行動力才是關鍵,空有想法真的只是空有而已,時間照樣過去但自己什麼也沒留下…

行動力最大的敵人就是這幾年最流行講的拖延症…要克服這件事真的很難!

其實有時候會覺得自己一個人在日本的這幾年因為很多因素造就不得不真實的面對自己,因為也已經沒有任何藉口不去做事,心靈的意志力很多時候是自己意識到而默默的去鍛煉的,現在回想或許在台灣的話更不容易面對自己,因為有太多會分散注意力的東西,一點一點吃掉我們的時間,最後時間所剩無幾的時候只能說我每天都可以有小確幸。

在日本這幾年一直想要跳脫設計的框架,一直在學習藝術家們看事情的方法、作法跟很努力的找自己的風格,可是又不想放棄設計的概念與經驗,中間的切入點讓我認識了版畫。

版畫的概念原理跟設計有著異曲同工之處,但又偏向藝術一點,只要找到對的技法呈現,就可以做出完全符合自己理想中想創造的畫面感,沒有電腦操作的完美貝茲曲線,不是為了服務性質的創作,多樣的媒材應用,結合順序與邏輯觀念來製作,而且結果也不一定是理想的,失誤了也沒辦法 command+z,但是錯誤的結果也可能有驚喜發現或許還比本來的想像更好。

版畫的技法就好像是帶著浪漫隨性的結果但又保有邏輯思考的方式把畫面給製造出來!無預期的有著各種可能性是我覺得版畫創作最有趣的地方。

所謂的版畫就是早期的印刷技術,製作一個模板再用紙轉印複製出來,要印幾張隨你便!只是現在用機器印而已。

版畫雖說複數性,但也是有一次性的模板、稱作 monotype,那種技法比較像是版畫的另一種外掛功能,更隨性的結合手繪風格做一次性的印刷,成敗風險性比較高與藝術風格也較明顯,完全以創作者個性來製作。

而版畫也只是個統稱,技法分類很廣,每個技法製作方法與呈現風格也不同,主要就五大類、比較廣為人知的就是木版畫、銅版、石版、絹版、數位版。版畫發展到近代還進階了很多新的手法,包含機動性很高的紙版也是一個方法,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估狗維基一下,應該就可以找到這些基礎跟原理,我想也不用在這邊多說明。

覺得在台灣版畫畢竟還是小眾市場,頂多像是歸類在中小學美術課教小朋友“美勞”這類的美術分類吧!因為其實版畫作品都是基於創造力的基礎上,或許很多人都不太了解版畫跟設計的關聯性。日本浮世繪就是源於版畫,可想而知日本的版畫就像水墨、水彩、油畫是那麼基本的存在。覺得只要是喜愛美術藝術的人多少都是對實質的手作東西有很濃厚的興趣,不管是材質應用還是技法的表現進而使用電腦技術做整合,版畫的豐富性就是結合了所有些性質來表現在作品上的一門很深的學問啊!

在台灣設計插畫的世界裡,如果可以把版畫的豐富性多元性推廣出去,或許會是另一種有趣的化學變化,可以分享給一樣喜愛藝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