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歲時開了公司,30幾歲時公司收了,10幾年的時光有收穫有付出更有負債,雖然付出了青春跟金錢但我從不後悔這段旅程。

記得在年少輕狂時老闆對我的態度,讓我覺得做自己想做的事是理所當然,也讓我變成反抗者角色,我一定要讓我下面的人也是理所當然做自己喜歡的事。

但當我是主事者以後,一切似乎不是那麼理所當然,當商業跟人碰再一起,事情就必須要有輕重,經營也必須有決策,而不是都以人為本,也要考慮自己跟公司想要走的方向,如果只想當好人,最終走只會走向毀滅。

經營一間公司如果要長久是一件很難的事,銷售的產品或服務能不能跟上時代,競爭對手多不多,市場知名度夠不夠,還有公司的現金流能不能維持好,這一切都是所有老闆每天必須要思考的問題。

我的本行不是什麼偉大的事業,充其量更偏向服務業,不管是針對品牌或者是廣告代理,能做出穩定的作品與維持良好的口碑就能讓我們維持溫飽,追求新東西也只是我們這行的功課,但真的要看經營這件事,必須還是要思考自己跟公司到底想要追求的是什麼,做有趣的事?為了錢?名聲?還是全部都想要?

有趣的事不一定會賺錢,但夠有想法跟執行力或許會讓公司得到名聲,不過為了錢就要看這件事能維持多久了。很多人因為經營公司面對現金流的壓力會來者不拒,又或者面對撲朔迷離的案子充滿想像,在不懂的人看來或許會覺得一切都是機會,不過當經歷過這些的人來說,一切都只是自己的幻想,因為這只是給自己的藉口,覺得這些光怪離奇不靠譜的案子會拯救公司會賺到錢,可是卻沒有想過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壞掉的人們對我來說就是想探討不知道自己到底要的是什麼的經營者,就如上面所說,到底為了什麼開了這間公司?

雖說每個人開公司目的都不一樣,但相信大家都想做出一番事業,雖然不能說可以改變世界,但至少也希望與眾不同,想讓客戶或者使用者有其他選擇。

那公司到底是靠什麼經營?

經營者通常會具備一些能力,這邊就先討論兩種,業務能力跟專業能力。有業務能力的老闆可以很快找到案子,這對公司草創時期是一個非常關鍵的能力,隨著案子的累積會養成一定的客戶與人脈,緊接著因為需求增加開始擴編人手,公司就會開始邁向成長期。如果是專業能力的老闆,在初期相對的案子比較少,但透過專業與技術力慢慢發酵後就會開始創造出好的作品,這在創意產業裡是很重要的事,透過作品跟能力說話,會吸引到廠商與客戶的注意,但接下來成長可能跟業務型的老闆不太一樣了,因為專業的人通常對夥伴們很要求,再加上案子通常是以質取勝的關係,所以公司擴編的速度跟壓力相比業務型的公司來說小的很多。

為什麼會壞掉?

當經營走過成長期以後就要面對營收趨緩跟人力成本上升的壓力,公司必須得賺錢才維持營運,人們就會開始找各種可能與機會來支撐接下來的成長,但某些老闆不管案子有多離譜有多誇張都抱持著可能,但這就會讓員工對公司產生懷疑,當員工開始瞎忙一些詭異的案子後,人員的流動率就會開始大幅提升,畢竟創意跟廣告這個產業在薪資普遍都不高的情況下,與其待在一個不知道在幹嘛的奇怪公司,還不如找機會去其他看起來作品很棒的公司,就算降低薪水換成作品集都划算。

其實不只是遇到困境的公司,很多新創公司也很容易壞掉。

我就來舉個列子。今天你是才剛成立公司的老闆,這時遇到了一個人說他認識很多富二代有錢想辦Party,然後你問預算有多少時他回答你無上限,幾千到億都有可能,然後你把這件事跟你唯一的員工說,期許這個案子會讓公司發大財。

再來換另一個角度看待這件事,這個人到底有多不可信,假設真如他所說有幾千到億的預算,那為何要找一個只有兩個人的公司做這件事,要想想這預算交給專業的團隊跟公司有多少人搶著拿,再來看這預算要成立屬於自己的團隊跟公司也綽綽有餘,如果他們真有閒錢為何不自己幹?

接下來這個循環就開始展開

人一直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我相信是人才造就了公司的成長,試想一位coder跟隨著公司成長茁壯變成所謂的大神,又或者是一位業務讓公司得以打入了新的市場,因為這些人的努力與老闆的用人眼光,公司才能成長,接著開始追求人才密集度,有能力跟才華的人都希望跟相似的人一起工作,公司就會開始產生正向的循環。但老闆壞掉了,那就會往負面的循環中,隨著人才出走後面臨的信任危機,公司開始圍繞在陪玩的員工上,也在吸引不到優秀的人才,更可怕的是壞掉的人們會吸引相同壞掉的人,最終讓這一切走向毀滅的邊緣。

經營一間公司會讓人成長,不過壓力大又找不到方向的話很容易讓人壞掉,不是只有表面看起來壞掉的公司才是壞掉,公司看起來光鮮亮麗,但內部到底是怎麼樣也只有在裡面的人才知道。

我一直都說看待事物的要從不同的角度出發,不能只從單一的方向看,不管在什麼樣的環境裡,就算現在壞掉了也要思考怎麼讓自己走出來,千萬不能跟著壞掉的人們起舞,要記得事情的本質,「做有趣的事?為了錢?名聲?還是全部都想要?」

Where Is My M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