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去看寶藏巖的活動應該是距今10年前的「混種現場」,那時候是為了看當時如日中天的 1024 architecture,他們善於以簡潔的線條創造空間感,配合使用 Mapping Projection 呈現在網紗上,即使放到現在仍是很棒的作品,能看到這種大神等級作品又免費,寶藏巖也算是很佛心了。

我一直很喜歡寶藏巖。或許離我家不遠,附近還有 The Wall 和 Pipe,總覺得是一個很適合趴踢的地方。展覽空間是分佈在一個小山頭上,有一種 Festvial 的感覺。在那裡看展對我來說不僅僅是欣賞作品,更是感受一種氛圍。跟去當代或北美的展覽完全不同。因為寶藏巖每個空間都獨特,座落的位置也不同,讓觀展的體驗多了一種儀式感,就像去音樂祭走到不同舞台的感覺,這也是我喜歡那個地方的原因。 雖然還沒機會在那邊辦過展,不過以後有機會想弄個類似 Festvial 的展,因為那邊真的很適合弄個不同空間不同音樂的體驗。

但老實說除了去吃「秋紅」之外,後來我也不會特別去寶藏巖,一直到這兩年因為好朋友的關係去看了寶藏巖光節,一開始我原本以為是以光為主題的作品,結果好像並不是,所以去年第一次去的時候有點落差感。不過仍有一些我很喜歡的作品,像張仲濰的作品〈恍〉,透過動力跟光的組合,在十字藝廊的空間呈現出一種後現代感,個人很喜歡這種燈管跟色調。

根據可靠消息,以下是寶藏巖光節的介紹

106年寶藏巖環境藝術節將跳脫以往燈節形式,更名為「寶藏巖環境藝術節」,將主題回歸「寶藏巖」原始聚落以及藝居共生之主體,將焦點放至「寶藏巖得天獨厚之特殊環境」,期盼透過藝術相關活動,帶領民眾更加認識寶藏巖。此環境藝術節將寶藏巖特有之文史資料、抗爭藝術行動…等材料進行梳理後再創作,並充分結合寶藏巖之環境場域,創建屬於「寶藏巖」的藝術節。

今年是我第二次去光節了,這次比較光的作品個人覺得應該只有「環」了,雷射跟光一直都是藝術家張方禹擅長的媒材,不過因為開幕當天下雨我並沒有走下去近看。我覺得這好像也是光節的傳統,去年雨也是爆大,導致開幕表演取消,好在今年表演有雨備可以讓樂團順利表演,在現場看到南西肯恩的粉絲冒著大雨等待,再加上連續兩年看到某位好友穿著帥氣的斗篷式雨衣,讓我有一種 Fuji Rock 既視感,心裡想音樂果然是一件美好的事。

回到這次作品,這次讓我印象深刻的作品有兩個,一個是在邊境9號展間,張徐展的「狼與虎與其他」,直放投影畫面非常適合那個空間,讓影像作品呈現一種寂靜感。另一個是在邊境71號展間,走路草農/藝團的作品「宇宙物產計畫-虛空」,這是一個可以讓人看很久的作品,有種放空抽離感,或許有東西在動就會讓人放空,也可能是因為作品本身蠻可愛的,自帶一種親切感,讓人融入在其中。

寶藏巖光節是一個有點像展覽型態的藝術節,非常適合拿著啤酒很 Chill 地在小徑上漫步,欣賞各式藝術作品。在觀賞作品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不同空間帶來的氛圍變化,因此動線和作品的規劃十分重要。然而,今年的光節似乎有些地方缺少了些什麼。例如,去年的「邊境廣場」上有許多作品,但今年卻不再設置,這會讓人在觀賞完邊境展間後,感到有些不知所措,也讓人感到遺憾。尤其那個區域燈光相對較暗,會讓人有點不想往下走的感覺。

最後要說,寶藏巖光節是我目前在台北最喜愛的藝術節之一。在這個小山頭上,我們可以觀賞到許多優秀的作品,同時享受著地景所帶來的藝術氛圍。相較於白晝之夜範圍過大的問題,寶藏巖光節的大小剛剛好,讓人感到舒適自在。如果光節之後能像白晝一樣來個限定午夜到白天的活動,那一定會超級趴。想像一下,整個山頭被人們佔據,附近又有 the wall 與 pipe 來個音樂與藝術大串連。如果再加上與公館附近的麻辣火鍋店合作,舉辦24小時的火鍋馬拉松,那麼這個圈子裡的人們一定會非常瘋狂。讓我們真心期待那天的到來吧!